學好英語必須有兩大的強烈因素:1.動機 2.環境,近年來很多人是為了打工渡假,準備雅思英文的不外乎升學、移民,多益英文則是職場上證明自己英語實力不可或缺的工具,"救救菜英文"中的女主角則是為了能融入家人不時的英語交談,在看到紐約市公車上的廣告LEARN TO SPEAK ENGLISH IN 4 WEEKS後,心動之下報名了語言學校。很難想像在充斥英文的印度,其實還是有非常多的人英文程度不盡理想,而我們也總是喜歡嘲笑日本、韓國人講英文的口音,但是回想起來,台灣人講英文不也是有濃濃的台式口音。
和印度有類似背景的菲律賓,從19世紀末美國的統治後開始引進美式教育體系,獨立後更將英文列為官方語言(並有80餘種方言),近來大張旗鼓和印度搶食英語客服市場,偏美式的發音淺而易懂,比起印度更具有市場優勢,菲國中部的大城-宿霧因為Cebu IT Park(Call Center)的加持正高速地發展中。"去菲律賓學英文"在小資經濟當道的今日,儼然是有別於美加、澳洲的傳統市場以外的新選擇,如果說大學附屬的語言中心是升學的pathway,我們不妨把菲律賓當成開口說英文的pathway。本世紀初如雨後春筍般開幕的語言中心也是國人前往菲律賓的原因之一,更低的學習成本、更美麗的沙灘和便宜的消費、一對一教學加上最多八人的小團體課程,無一不是在菲律賓學英文的特色。[讓你在一個月內,勇敢開口講英文]絕對不是噱頭,在必然的環境之下,開口說英語只是剛剛好而已。
或許在英文語言學校的市場上我們已經晚了人家好幾步,但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手搖杯,不僅在歐美國家已經發熱發光,甚至已經成為德國麥當勞菜單上的熱賣商品,在炎熱的東南亞國家更是人手一杯,不僅出現在宿霧的SHOPPING MALL,菲國其他城市的購物中心也都有台式飲料進駐,連7-11都賣起了珍珠奶茶(註:難喝),有時真覺得在菲律賓學英文,好像離台灣也沒那麼遠(高雄-馬尼拉直線距離891公里)。不只有中國,其實台灣的軟實力-服務業,還能輸出到其他的國家,光是雙印(印度+印尼)就有15億的人口市場,即使是近期經濟表現亮眼的VIP三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加起來也有5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會有打翻的風險,相對地講中文的話我們勢必得喪失許多機會,然而如果具有雙語言的優勢,我們囊括的將會是全世界至少30億人口的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